近年来,国家持续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,先后出台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》《绿色信贷指引》《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》等一系列文件,明确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职责使命,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。桂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立足“桂林的银行”定位,专项出台《桂林银行金融支持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21条措施》,将绿色金融理念深度融入漓江生态保护与桂林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,书写出服务地方绿色发展的动人篇章。
绿色信贷助力生态修复,守护最美漓江
曾经,漓江上游弋的柴油船舶,其排放的油污与持续的轰鸣,是这片生态水域难以忽视的隐忧。桂林银行紧扣漓江保护的关键环节,专项制定绿色金融支持方案,为游船“油改电”项目提供关键资金支持,精准对接船舶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。如今,一批批电动游船静音穿行于碧水青山间,不仅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,守护了漓江的清波绿岸,也为游客带来“船在画中行”的诗意体验,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旅游发展的和谐统一。
走访船舶制造企业对接融资需求(桂林银行李玲玉供图)
截至2025年8月,桂林银行“两个保护”领域贷款余额已达58.47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35%。这些生态项目的顺利落地,正是桂林银行以绿色金融为引擎,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桂林山水之间的生动实践。
绿色创新赋能低碳转型,保护桂林山水
桂林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,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为其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。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,园区企业及高耗能产业的能源需求不断攀升,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。
“项目前期投入大、回报周期长,传统信贷更青睐短期见效快的项目,融资成了我们最大的‘拦路虎’。”华能平乐光伏项目负责人回忆道,“就在我们发愁之际,桂林银行带来了转机。”
依托对“绿色+特色”核心理念的坚持,桂林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专项资金,精准投向绿色产业项目,为华能平乐二塘工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关键支持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5051.24MWh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890.18吨、二氧化硫排放约86.39吨、氮氧化物排放约129.74吨,以实实在在的绿色效益,为桂林的蓝天碧水增添金融成色。
华能平乐二塘工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(企业供图)
与光伏能源一样,水电亦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小水电在保障当地用电需求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然而,部分小水电站也存在电站拦河设施阻隔河道、导致下游河段减脱水等问题,对河道健康和河流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。在小水电更新改造方面,桂林银行深入开展调研,成立绿色金融服务团队,为小水电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,通过提供低利率、长期限的绿色信贷,支持企业新建冷却水池、新增坝后电站装机容量。改造后,每年可减少停机时间至少266小时,新增年发电量866万千瓦时,有效助力能源结构优化。
同心共筑漓江生态屏障,共享绿色发展
生态文明积分超市(桂林银行李玲玉供图)
傍晚的毛洲岛村,桂林银行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里灯火通明,气氛热烈。村民黄大哥一进门便说:“刘站长,帮我缴一下社保。”话刚落音,他就被服务点里摆放的礼品吸引了目光,“你们这是有啥好事呢?”
一旁的吕大姐笑着解释:“现在跟着刘站长去江边做志愿活动,比如清理垃圾、植树造林,每参加一次就能攒积分。你看——”她指了指墙上的环保积分公示栏,“积分攒够了就能换礼品!这个法子实在好!”黄大哥听了眼前一亮,连忙说:“下次活动叫上我,我也给漓江‘存’点绿色!”
说话间,刘站长已利落地为黄大哥办好了社保缴费。接过凭证,黄大哥感慨:“以前办业务都得跑镇里,现在出门散步顺道就办妥,太方便了!”
据了解,桂林银行将金融网点打造为“环保前哨”,已在漓江沿岸建成6家生态保护服务点,在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的同时,积极组织沿岸村民参与净滩、植树、鱼苗投放等生态活动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带动6000余人次参与净滩,投放鱼苗600万尾,植树超1万株,用金融“小积分”成功撬动了环保“大能量”。
开展漓江保护净滩行动(桂林银行周珺供图)
四月的漓江畔,一派春意盎然,一场由桂林银行与共青团桂林市委共同发起的“保护母亲河”植树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这已是双方携手坚持此项公益行动的第19个年头。19年来,桂林银行累计向桂林市青少年“保护母亲河-漓江”环保项目捐赠超500万元,持续支持鱼苗投放、净滩清洁、植树护绿等系列生态活动,让跃动的“志愿红”与秀美的“漓江绿”融汇交织。这项长期努力不仅切实改善了漓江的生态环境,更广泛播撒了绿色发展的理念,为桂林描绘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壮丽生态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开展植树节活动(桂林银行李玲玉供图)
从绿色信贷的创新注入到社区环保行动的细致开展,桂林银行正以金融为纽带,紧密联结政府、企业与民众,共绘一方青绿,共筑一个“生态同心圆”。
立足新时代,桂林银行以绿色金融为笔,既绘就了漓江生态保护的生动画卷,也为金融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行之有效的路径。展望前路,这支满怀激情的“金融画笔”必将持续挥洒,为漓江的永续清流与盎然生机增添更为绚丽的笔墨。
通讯员:李玲玉、文丹